一去二三里是什么诗
“一去二三里,烟村四五家。亭台六七座,八九十枝花。”这首诗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,它是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《登鹳雀楼》。

《登鹳雀楼》的
1.登鹳雀楼的位置
登鹳雀楼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,是一座古代建筑,高达45.7米,共有9层,是中国现存高的木结构建筑之一。
2.诗人王之涣的生平
王之涣(688年-742年),字摩诘,唐代诗人。他的诗歌清新脱俗,以婉约清新、豁达洒脱著称。他的代表作品有《登鹳雀楼》、《凉州词》等。
《登鹳雀楼》的诗意
3.诗歌的主题
《登鹳雀楼》是一首抒发诗人爱国情怀的诗歌。诗人登高远望,感叹祖国的壮美和灿烂,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。
4.诗歌的艺术手法
《登鹳雀楼》采用了典型的景物描写手法,对景物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的情感。诗歌中的“一去二三里,烟村四五家。亭台六七座,八九十枝花。”,对景物的描写,展现了诗人眼中的美丽祖国。
小编想说
5.《登鹳雀楼》的意义
《登鹳雀楼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,它不仅是一首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诗歌,更是一首表达爱国情怀和赞美祖国的诗歌,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。
6.《登鹳雀楼》的影响
《登鹳雀楼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,它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学家和诗人,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。
7.《登鹳雀楼》的启示
《登鹳雀楼》告诉,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责任和义务,要像诗人一样,用自己的笔墨,为祖国写下更多的赞美之词。
本文看点
登鹳雀楼、王之涣、爱国情怀